• 2019年第一期目录

    2019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5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8 ]
  • 东北大豆种质群体在吉林省白城市的表现及其潜在的育种意义

    苏江顺;齐玉鑫;杨君;彭浩;程学良;谭程友;王燕平;任海祥;傅蒙蒙;赵团结;杜维广;盖钧镒;

    本研究于2012-2014年间,以搜集到的东北地区各育种单位现存的大豆育成品种和地方品种共计361份为试验材料,通过在白城市田间表型,研究其在该地区的潜在育种价值。研究结果表明:(1)东北大豆种质群体在白城平均全生育期105 d (80. 4~130 d)、株高73. 3 cm (30. 1~131 cm)、主茎节12. 9个(7. 13~18. 9个)、分枝数2. 53个(0. 08~8. 83个)、蛋白质含量41. 0%(36. 8%~46. 1%)、油脂含量21. 4%(18. 0%~23. 7%)、蛋脂总量62. 3%(58. 1%~65. 8%)和百粒重18. 4 g (8. 33~25. 7 g)。(2) MG000和MG00的生育天数比当地无霜期早约50~60 d,集中在83~92 d,不能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当地适合熟期组为MGI、MGⅡ,各性状的平均值与群体平均相近。MG000和MG00品质性状优于MGI、MGⅡ,蛋脂总量分别高约2%;株高低20~50 cm,节数低3~9节。MGⅢ熟期中的少部分品种,不能正常成熟,不适合当地种植;品质性状表现差于当地品种,蛋脂总量均低约1%,油脂低约1%;而株高高出约16 cm,节数多2节。(3)油脂含量、蛋白质含量及产量的遗传进度小。根据育种潜势分析,提出了在农艺和品质性状上可用于改良的亲本。

    2019年01期 v.8;No.29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5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13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7 ]
  • 潜水作用下土壤水盐运移过程

    朱文东;杨帆;

    以土壤耕层与临界潜水埋深为界,潜水埋深与土壤水相互作用分为3种情况。本文系统讨论了各种潜水埋深条件下,潜水与土壤水相互作用的原理及过程。土壤水与潜水相互作用的研究离不开土壤水盐运移数值模型,根据模型导出机理的不同将土壤水盐运移模型分为经验模型、半经验—半机理模型与机理模型3类。以相关模型为例,评述了各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为模型在实际生产生活中选择应用提供依据。利用数学模型,讨论分析了人工控制潜水作用下土壤水盐运移动态并反演相关土壤性质参数,旨在为水盐运移模型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2019年01期 v.8;No.29 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8K]
    [下载次数:574 ] |[网刊下载次数:468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51 ]
  • 长期保护性耕作对农田土壤水分和呼吸的影响

    张文丽;贾淑霞;张延;郭亚飞;张士权;阚海波;

    以保护性耕作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从2011至2016年采用动态气室法(Li-cor8100)野外原位监测免耕与秋翻在轮作与连作两种不同种植模式下的土壤呼吸速率,解析了耕作方式对东北黑土碳循环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土壤呼吸速率表现出与土壤温度相同的季节性变化。玉米连作条件下,秋翻5-7月份土壤呼吸速率平均值显著比免耕分别高出20. 9%、14. 8%和6. 7%,而7-10月份,秋翻土壤呼吸速率平均值与免耕无显著性差异。在玉米大豆轮作的条件下,整个生长季节内秋翻与免耕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无显著性差异。无论是在秋翻还是免耕处理下,轮作7月和8月的土壤呼吸速率均小于连作,但无显著差异。轮作土壤CO_2年释放量比连作高,其中秋翻高出3. 4%,免耕高出5. 9%。耕作处理对土壤水分含量的影响因种植模式而异。连作下免耕增加了土壤含水量,生长季节平均比秋翻增加14. 6%;轮作下免耕的含水量较秋翻高,但是差异不显著。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呼吸速率混合模型分析表明,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呼吸速率混合模型可解释土壤呼吸速率变异的52. 4%,且表明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从土壤碳释放的角度出发,玉米免耕连作减少了作物生长前半期的土壤呼吸速率,并且增加了土壤水分含量,是有利于农田土壤有机碳固定的耕作措施。

    2019年01期 v.8;No.29 23-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8K]
    [下载次数:633 ] |[网刊下载次数:18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189 ]
  • 芽孢杆菌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崔晓;徐艳霞;刘俊杰;郭兆奎;王光华;

    芽孢杆菌是一类好氧或兼性厌氧,能产生抗逆性芽孢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具有种类多,遗传稳定性强,耐高温和抗逆性强等特性。芽孢杆菌是一类重要的资源微生物,包含许多具有特殊功能的菌株,可用于防治植物病虫害,溶解土壤中难溶的含磷化合物等,在工业、农业及医学等科学领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价值。本文介绍了芽孢杆菌的主要种类、作用机制和不同芽孢杆菌的功能,分析了目前芽孢杆菌应用在农业生产中所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发展的趋势。

    2019年01期 v.8;No.29 3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3K]
    [下载次数:1824 ] |[网刊下载次数:453 ] |[引用频次:81 ] |[阅读次数:389 ]
  • 河南省花生田地膜使用及残膜污染现状分析

    郝西;张俊;臧秀旺;易明林;王蒙;董文召;张新友;汤丰收;

    采用问卷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南省花生田地膜使用、回收与残膜污染现状进行了分析。调查结果表明,河南省花生地膜厚度多为0. 004~0. 006 mm,地膜使用量一般为45 kg·hm~(-2);农户多采用人工捡拾的方式回收花生田残膜。花生田地膜残留量为15. 0~40. 0 kg·hm~(-2),低于国家标准GB/T 25413-2010规定的农田残膜污染的一级标准75 kg·hm~(-2);覆膜年限越长,地膜残留量越大,覆膜5年、10年和15年的残留量分别达到15. 0 kg·hm~(-2)、26. 9 kg·hm~(-2)和40. 0 kg·hm~(-2)。花生田残膜主要集中在0~10 cm浅层土壤中,残膜主要以中块膜(4~25 cm~2)和大块膜(> 25 cm~2)为主。依据75 kg·hm~(-2)的残膜污染标准,年均覆膜量、年均残留率分别按45 kg·hm~(-2)、5. 92%~6. 65%计算,河南省覆膜花生安全使用地膜的年限约为25~29年。

    2019年01期 v.8;No.29 4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8K]
    [下载次数:351 ] |[网刊下载次数:98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56 ]
  • 盐碱胁迫对水稻稻壳和籽粒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谷亚娟;李景鹏;杨福;张鑫;

    矿质离子对人体有重要作用,但只能通过食物摄入,不能在体内合成。盐碱胁迫会影响水稻对矿质离子的吸收。在盐碱地广泛种稻治碱和选育吸收更多矿质离子的品种的背景下,本研究选用4个适合当地气候的水稻品种即吉农大511、松粳14、龙稻11及松粳12,分别种植在盐碱和非盐碱土壤上,研究了苏打盐碱胁迫对水稻籽粒中K、Na、Ca、Mg、Fe、Mn和Zn元素吸收的影响及矿质元素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7种元素在4个水稻品种的籽粒中的含量排序均为:稻壳>糙米>精米;与非盐碱比,盐碱胁迫显著促进了水稻籽粒对Na的吸收,K、Mg有所增加但变化不显著,显著降低了Ca、Fe、Mn和Zn的吸收;且显著增强了"龙稻11"的糙米和精米中Na的含量;盐碱胁迫显著降低了稻壳对Ca、Mn的吸收,但增加了糙米中Ca的吸收;盐碱胁迫下Fe和Mn在糙米和精米中含量无显著差异;盐碱胁迫增加了精米对Na和Ca的吸收,减少了对Fe、Mn和Zn的吸收;盐碱胁迫影响水稻籽粒中离子间相关关系,非盐碱胁迫下,精米中Zn和Ca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盐碱胁迫下,Mg和Fe呈显著正相关关系,Mg和Na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2019年01期 v.8;No.29 50-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3K]
    [下载次数:410 ] |[网刊下载次数:149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261 ]
  • 我国盐碱土土壤微生物研究及其展望

    俞冰倩;朱琳;魏巍;

    盐碱土是我国重要的土地资源,对其开发利用日益备受人们的关注。微生物是盐碱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员,在盐碱土生态效应、土壤理化性质形成和盐碱土质改良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文章从盐碱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分布特征、盐碱土壤微生物新种发掘、盐碱土壤功能微生物及盐碱土改良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等4个方面综述了我国盐碱土壤微生物相关研究进展,并展望我国盐碱土壤微生物今后研究需要关注的4个方面,以期为盐碱土壤微生物的生态功能研究和资源挖掘提供参考。

    2019年01期 v.8;No.29 60-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K]
    [下载次数:2133 ] |[网刊下载次数:241 ] |[引用频次:49 ] |[阅读次数:360 ]
  • 玉米间作体系的光合生理生态特征

    杨小琴;王洋;齐晓宁;孙露莹;宋凤斌;刘胜群;李向楠;朱先灿;田畅;

    间作广泛应用于玉米生产中,实践证明它是一种有效的栽培方式。玉米间作体系实现了群体对光能的高效利用,带型配置和种植密度是影响玉米间作体系光能利用效率和产量的主要因素。黔中地区玉米大豆间作,玉米密度在4. 8万株·hm~(-2),玉米大豆2∶3、2∶4带型配置为最佳经济效益模式;玉米花生间作成为黄淮海平原地区发展较快的间作模式,玉米花生2∶10间作增强了玉米利用强光的能力和花生利用弱光的能力,干物质积累量大,间作优势明显;品种选择对于不同基因型玉米间作优势发挥具有关键作用,合理株高差有利于形成波浪式冠层,透光性增强,河南地区高秆与低秆品种行比2∶4带型间作,使高矮秆玉米光能利用效率较高,光合速率最大;玉米间作小麦系统适用于我国西北地区,光能利用效率较高;苜蓿竞争能力较强,较单作相比,间作明显增加了苜蓿生物量,其中玉米紫花苜蓿4∶6间作是东北农牧交错区的最佳配置。

    2019年01期 v.8;No.29 70-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下载次数:906 ] |[网刊下载次数:199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202 ]
  • 控释氮肥对荒漠化区域温室黄瓜叶片生理活性与产量品质影响

    陈修斌;杨彬;许耀照;李翊华;祖廷勋;

    研究了控释氮肥对河西走廊荒漠区温室黄瓜叶片生理活性与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控释氮肥337. 5 kg·hm~(-2)处理,黄瓜叶片在结瓜初期、中期和末期的叶片的最大量子产额(Fv/Fm)和叶片PSⅡ潜在活性(Fv/Fo)值均最高,Fv/Fm分别为0. 72、0. 84、0. 75,Fv/Fo分别为2. 67、4. 21、3. 36;同时该处理的黄瓜在株高、茎粗、叶片数、单株结瓜数、单株产量和产量等性状表现上也最优,其值分别为191 cm、0. 81 cm、31. 2片、10. 6个、2. 43 kg和88. 0 t·hm~(-2),其果实中Vc、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也最高,分别为162 mg·g~(-1)FW、16. 4 mg·g~(-1)、378 mg·g~(-1)FW和4. 03 mg·g~(-1)FW,硝酸盐含量为94. 4μg·g~(-1)FW,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2019年01期 v.8;No.29 78-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2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101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47 ]
  • 云南省个旧市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与生态风险评价

    曾民;郭蓉;杨树明;张敦宇;王玲仙;殷富有;陈越;程在全;陈玲;

    测定了云南省个旧市50个农产品产地561份耕层土壤样品中As、Cd、Cr、Pb和Zn含量,依据国家土壤二级标准(GB15618-1995)并参照云南省土壤重金属背景值,评价了该区重金属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结果显示,As、Cd、Cr、Pb和Zn均值为129 mg·kg~(-1)、1. 6 mg·kg~(-1)、104 mg·kg~(-1)、212 mg·kg~(-1)和249 mg·kg~(-1),单因子污染指数分别为4. 31、6. 73、0. 44、0. 79和1. 05,综合污染指数为6. 10。个旧市农产品产地土壤已达到重度污染,主要表现为As和Cd复合污染。同时,生态风险评价表明,个旧市As和Cd潜在风险值为70. 2和218. 2,分别达到中度和重度生态污染风险,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总值为319. 5,整体表现为重度生态风险。综上所述,个旧市农产品的生产安全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2019年01期 v.8;No.29 85-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6K]
    [下载次数:543 ] |[网刊下载次数:149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213 ]
  • 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土壤有机碳周转的影响

    高燕;张延;郭亚飞;梁爱珍;

    秸秆还田可以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肥力,同时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性,促进土壤碳氮循环,有利于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从秸秆还田后的碳周转特征及研究方法,以及秸秆还田的作物类型、还田秸秆部位、秸秆还田量和还田方式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进行综述,旨在全面了解还田后秸秆的分解转化以及对土壤碳周转的影响。指出未来研究中应该更加关注如何高效地进行秸秆还田,结合秸秆自身条件以及土壤环境,选择一种适合作物生长、可以最大化提高土壤肥力的还田方式。

    2019年01期 v.8;No.29 93-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K]
    [下载次数:1362 ] |[网刊下载次数:221 ] |[引用频次:46 ] |[阅读次数:315 ]
  • 2019年《土壤与作物》征稿及订阅启事

    <正>《土壤与作物》(ISSN:2095-2961,CN:23-1580/S),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主管,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主办,重点刊登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土壤与作物交互作用的过程、机理和调控技术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层面的简报、学术论文及综述文章,包括土壤肥力质量与作物生产力、土壤水分和养分有效性与作物生育、土壤有益/病原微生物与作物互作、作物适应气候变化的根

    2019年01期 v.8;No.29 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4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1 ]
  • 蒙古黄芪根系分泌物的化感自毒效应研究

    赵旭;王文丽;李娟;

    以蒙古黄芪为材料,研究了水培法收集的蒙古黄芪根系分泌物对蒙古黄芪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蒙古黄芪根系分泌物对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与对照相比,根系分泌物提取原液处理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分别降低了43. 6%、34. 0%和59. 6%,根系分泌物提取原液对蒙古黄芪幼苗的化感自毒作用最强。经根系分泌物处理后,蒙古黄芪幼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有所增强,根系分泌物稀释倍数小于0. 6时,保护酶活性随着根系分泌物稀释倍数的减小而降低,提取物原液处理的保护酶活性最低。丙二醛(MDA)含量随根系分泌物浓度的升高而增大。根系分泌物稀释倍数小于0. 6时,蒙古黄芪的化感自毒效应随根系分泌物浓度的升高逐渐增强。

    2019年01期 v.8;No.29 102-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下载次数:477 ] |[网刊下载次数:115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14 ]
  • 致谢审稿人

    <正>尊敬的各位审稿专家:伴随着2019年的到来,《土壤与作物》已走过七个春秋,截止到2018年12月1日,《土壤与作物》共出版7卷28期,刊发稿件259篇,稿件的下载总量为42239次,总被引频次为1010次,据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18版)指出,《土壤与作物》复合影响因子为1. 119,综合影响因子为0. 642。期刊的发展离不开高水平的作者,更离不开审稿人,正是审稿人用严谨、认真的态度、无私的奉献和

    2019年01期 v.8;No.29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4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6 ]
  • 下载本期数据